猫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?

甄朵朵甄朵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猫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,锥状细胞(Cone cell) ,杆状细胞(Rod cell)。和人类一样,它们也只能感受到三种颜色——蓝、绿和黄,但它们无法像人那样区分色调,它们的世界只有黑、白、灰和阴影。 猫是色弱,但不是色盲。它们不能分辨鲜艳的色彩,但能分辨细微的差距。

在夜间,这些差距变得非常重要。因为夜晚的景物大多呈黑白两色,而黑与白的界限并不像我们看来那么分明。所以,对它们来说,夜间的世界并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晦暗。 不过,这并不代表猫咪晚上就不怕黑了。实际上,许多猫咪都会害怕黑暗的环境。所以它们会在黑暗中把自己的毛弄蓬松,让自己看起来大些吓退敌人;或者“咕咕”低鸣警告其他动物不要靠近自己。

当它感到十分恐惧时,还会将自己的尾巴竖得笔直,发出急促的“咕-咕”叫声。 这都是它们应对突然变化环境做出的适应反应。 如果它真的受到了极大的惊吓,可能会全身都卷曲起来,不停地抽搐,并且将脑袋低下,耳朵朝后贴紧脖子,双眼圆睁。

如果这时你碰它一下,它的第一反应就是飞快地逃走。若你一再冒犯它,让它感到很危险的话,说不定会朝你发火哈气,甚至咬你一口。但这已经是很糟糕的情形了。一般来说,它们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去伤害我们。 虽然它们在晚上能看清东西,但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,它们就会跟人类一样,变成“路盲”。

它们分不清道路与田野间的区别,容易陷入泥坑或掉进河流。 所以,如果你家有养猫而又经常出门的话,千万小心!记得帮它系好“安全带”哦~

贲芳桃贲芳桃优质答主

色觉是动物辨认颜色的视觉,对于人类和其他大多数高等动物,色觉的基础是视网膜中的锥状细胞。猫眼的视网膜中也有锥状细胞,但数量要比人眼少得多,并且对光的敏感度也较低。

从锥状细胞的生理功能来说,猫眼能看到颜色,但颜色的分辨力要比人差。晚上较暗的光线下,色觉不易发挥作用,这时锥状细胞基本停止活动,而主要靠杆状细胞的活动来形成视觉。由于猫眼中的杆状细胞数量、生理活性及敏感度均远较人眼为优,因此猫在夜晚的感光能力要比人强15倍。

按此原理,人从有光进入完全黑暗的环境需要30分钟才具有最低的感光能力,而猫只需要14分钟。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,猫不能看见任何东西,与其他动物并无差别。猫眼进入暗环境后由于瞳孔扩大迅速,从瞳孔开大迅速及光感受器生理功能优异两个方面,综合构成猫眼在夜晚具有极强视觉的条件。

因此猫在有光照的条件下不仅能看到颜色,且对颜色的识别力要强于夜晚,只是因为猫的色觉功能尚不能与夜视功能相匹敌,故常被忽视。“ 猫看东西都是蓝色的”这种说法是不科学、不准确的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