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的身上有白点怎么办?

刁打财刁打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白点儿”病是指鱼类身体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白点状或白色斑点,由于体内外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所致。当鱼体被寄生虫或病原体侵入后,机体免疫反应发生障碍,导致组织损伤,出现炎症反应,此时可见于皮肤表面、鳍条上有多数小白点、白色斑点,严重时全身遍体皆是;有的病鱼体表形成白色絮状物,这是病菌与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特征性病变之一。

1.黑点病 (1)病原:异尖线虫,又称海兽胃线虫。 (2)症状和危害:寄生在海洋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中,通过其体内的唾液腺可分泌消化液分解鱼肉,供其消化吸收。当异尖线虫发育至一定的阶段且食物不足时,则开始四处移动寻找猎物。若虫体钻入消化道壁的皱褶内,则不易发觉,只有虫体钻到肠道粘膜上并吸入大量的粘液后才易于被发现。虫体一般呈深褐色,有一定的蠕动能力,当它在肠腔内移动时,可形成环行痕迹。 在异尖线虫的寄生部位常有炎性细胞浸润,轻者在消化道内壁形成浅表溃疡,重者则深入消化道壁的肌层,甚至穿透胃肠道壁,进入腹腔。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,致使异尖线虫周围组织发生坏死,进而形成一个灰白色的小肿物,此时病人往往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和食欲减退等症状。有胃肠道症状的患鱼,通常表现为离群独游,运动迟缓,身体常倾斜侧卧,口边有吐沫现象,但并不明显。如果及时治疗,多数病鱼可以痊愈,但有时也会留下后遗症,如消化不良、营养不良、偏食等。 2.水霉病 (1)病原:水霉菌属真菌。 (2)症状和危害:水霉菌主要寄生在水生动物的皮肤、鳍条上,吸收营养,大量繁殖,并产生毒性的代谢产物,导致组织细胞死亡,出现局部发炎肿胀,溃烂脱落,严重时全身表皮均覆有大量白霜,最后可能引起死亡。此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,以春季最为严重,容易传染给养殖鱼虾类,造成较大损失。

对于水族箱中的小鱼小虾,可采用5%食盐溶液浸泡病体10分钟;对成鱼可用3%食盐溶液泡浴10-15分钟,每天一次,连续五天,同时可适量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,以防止细菌感染。

计健坤计健坤优质答主

寄生类的白点病:此病一般在20度左右的水中发病,并且病症容易传染。治疗可将水温升到30度左右,连同水草一同处理;还可以用滴洒福寿鱼3号,每天3毫升/10升水,至白点消失后3天。

水质类的白点病:此病主要发生在3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,一般底质过肥和长时间不换水容易发生。治疗可先对水质进行改良,再使用滴洒福寿鱼3号,每天2毫升/10升水,至白点消失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