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细小是怎么产生的?
目前,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犬细小病毒感染。犬细小病毒属于肠道传染病,主要侵入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。病变主要在胃肠道,病理改变以炎性反应为主。 病源为C型病毒感染,通过消化道感染。大多数情况,狗狗在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发病。
病原体在胃肠中繁殖,然后进入血液系统循环,并很快扩散到全身。病毒在血液中复制,继而侵入各种组织器官,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炎症反应。但是,在病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胃肠道。 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是犬细小病毒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类型。其中,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炎症统称为“病毒性胃肠炎”。此时,胃肠道粘膜受损,出现消化紊乱,食欲下降甚至废绝;由于消化液大量丢失和营养摄入不足,机体抵抗力降低,继发其它疾病的风险增大。
如果狗狗没有死亡,那么7天左右,大部分犬科动物都可以恢复健康;但如果病情严重,狗狗可能死于脱水、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败血症。 部分患病幼犬虽然存活下来,但可能会遗留慢性胃炎、胰腺炎、肠绒毛萎缩等后遗症。这些疾病的存在,会影响幼犬的吸收功能,导致营养缺乏,体质虚弱,容易感染其他疾病,甚至危及生命。
有研究显示,患有犬细小的动物,其唾液、粪便中的病毒可经口传染给健康犬。对于康复的患犬,其在5天以内,粪便中的病毒可维持较高水平,且排毒时间可达90天以上。即使狗狗康复,也要注意清洁、消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