蜘蛛的蛛能组什么成?
“蛛”字在《说文》中有三种解释,皆与网有关。清代段玉裁注曰:“凡网之有丝者谓之‘蛛’;无丝而唯布者谓之‘罘’;施丝于上以迎物者谓之‘罶’;取鱼以为脯者谓之‘鮓’。”
“蛛”“罘”“罶”“鮓”这四个字今多作“织”“浮”“留”“扎”。 “织”即指织网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……女执懿筐,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……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……五月斯螽动股,六月莎鸡振羽……七月鸣鵙,八月载绩。”其中“八月载绩”的“绩”字即指把丝集中起来,也就是“织”的意思。
“浮”即漂浮之意,用来形象地描写蜘蛛吐出的细丝。如唐张谓诗《早发平昌县》:“江光凝幻电,山色隐晴虹。树拂行云起,溪漂落叶轻。蝉吟疏影下,鹭舞夕阳边。晚泊堪垂钓,前驱莫问程。”其中“云起”“雨过”“日斜”“日落”等词都表明了时间的流逝,而“漂”“游”二字恰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蜘蛛吐丝的特点——飘飘摇摇,若浮若沉(注意“游”的写法)。
“留”是留下、停留的意思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蚁旋而上,马旋而下。”其中“旋”字即用“留”来形容蚂蚁、马儿缓缓转动,也就有了停下、不走的味道。因此这个字表达的是静止不动的样子,正好符合“罶”的形象特征。
“扎”则指的是用细丝捆扎、聚集东西。宋代苏轼《丁卯重阳二首》之二:“结习未除空斗叶,故人不见使愁新。”其中的“斗叶”就是用树叶或者纸做成形状像茶碗一样的东西来饮酒,这其实就是宋朝的一种酒令,叫“叶子戏”。而“扎”字在这里正是表示把东西汇集、围住的意思。所以,如果要用一个动词来表述“蝴蝶”和“蜜蜂”这些昆虫捕捉猎物的动作,那只能是“蜇”“螫”“蛰”或“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