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对主人忠诚吗?
对于人类和其它动物而言,忠诚都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纽带,对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。长期以来,动物行为学家都认为,由于不同物种之间所处的进化路径不同,因此对忠诚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存在本质的不同。换句话说,人们普遍认为,动物的忠诚并非出于一种道德义务,而仅仅是生物本能。
但这一观点现在遭到了质疑。犬类研究人员已经确定,狗与人类之间的忠诚并非由单方面的感情控制,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承诺的关系,从而为对这一道德理念的产生时间和成因提供了重要线索。为了研究人类和犬类之间的忠诚关系的共性,犬类研究人员将人类社会对忠诚的定义拆分为三个部分:无私奉献、互惠互利和坚贞不屈。他们在对狗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,狗在很多方面都符合上述定义,因此是有忠诚倾向的。
首先来看无私奉献。在危急关头,许多狗都能不计个人安危地对人类进行救援,比如帮助溺水的人类爬上岸,帮助受困的主人寻求帮助等等。犬类研究人员表示,如果这种行为仅仅是从主人那里寻求奖励,或者满足自身玩乐欲望的手段,或许更好理解。但事实上,很多救援行为是在主人和狗不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发生的,而这种救援也无法从物质上得到任何回报。
再来看互惠互利。狗确实能够从对人类的忠诚中获益。有研究指出,当狗对主人的忠诚和顺从表现越佳时,它们越有可能获得食物和其它福利,这种好处甚至能够遗传给下一代。但是,人类也从狗的忠诚中获得了极大回报。有研究表明,养狗能有效改善人类的情绪和身体健康,还能为人类提供安全感。甚至有研究指出,养狗能够降低儿童感染普通感冒和其它疾病的几率。
最后,坚贞不屈是上述两种行为的天然结果。狗很少会对人类不忠,就算换一个环境也不会改变对从前主人的感情,这种情感有时甚至会延续一生。同时,人类也同样对狗表现出坚贞不二的感情。许多狗在患病和临死前都需要照顾,一些大型犬所消耗的食物也是普通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。而在一些贫困地区,人们对狗的投入甚至比对人类家庭成员更多。人类很少会对一只猫或者其它宠物产生这种程度的付出,这一方面说明了犬类训练的效果,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类和狗之间有着独特的情感联系。
事实上,人类和犬类之间的忠诚之所以能够相辅相成,还存在其它一些重要原因。首先,忠诚需要个体之间的紧密接触,从而增强双方之间的情感联系。主人和狗之间的强相互性是它们之间情感的催化剂:主人对狗越是好,狗对主人就越是好。
与其它动物不同,人类和狗之间具有更加强烈的“主人寻找”本能,这种本能让人类和狗之间形成了极高的相互依存关系。此外,和其它动物不同,狗从不介意低眉顺眼、匍匐在地讨好主人,这种低姿态甚至会“传染”给主人,让主人也更容易表现得更服从、更有耐心。
最后,和其它动物不同,狗在情感方面更通“人情”。比如狗和人类一样,都是用左眼观察其它生物的面部左侧,因为人的面部左侧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情感。此外,狗也能够理解很多人类的面部表情。此外,尽管人类和狗会使用很多人类面部表情中的相反表情,比如在生气时,人类会瞪大眼睛,而狗会眯成一条缝,但它们都能正确地解读对方的表达。